《產創條例》修正重點:AI、節能減碳投資抵減,與新創募資稅務優惠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投資新創企業一直都存在高風險,尤其是以投資某些早期高風險創業項目的個人天使投資人為最。為塑造創業環境,政府也在106年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2,希望能透過提供個人天使投資人租稅優惠,以利活絡民間資金推動新創團隊在資金短缺上的困難。2025年《產業創新條例》修法三讀,天使投資人投資新創企業可享更高稅務減免,最高可減除500萬元。有限合夥創投門檻降低至1.5億元,AI與節能減碳投資抵減上限提升至20億元。掌握最新稅務優惠政策,有效布局新創投資。

外國人才專法修對台灣新創與外國創業者的影響

《外國人才專法》於2021年6月18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10月25日起正式上路,在法規位階上,屬於《就業服務法》與《入出國及移民法》之特別法。新法大大鬆綁台灣公司聘僱「外國『特定』專業人才」的限制,這篇文章為你解說新修外國人才專法三大重點,以及台灣新創公司如何延攬外國人才,外國創業者如何輕鬆落地台灣市場。

元宇宙(metaverse)

從列強到商業巨頭的全新角力戰:元宇宙(metaverse)

你今天元宇宙(Metaverse)了嗎?這個從2021年底就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關鍵字,不管是相關概念股的輪漲,還是技術層面的發展與應用,各種討論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有種坐在家裡也會被元宇宙砸到的概念。
當然我也不免被問到:「現行的法律概念如何在元宇宙的世界裡面運行?」
這個問題其實還牽涉到強權國家或商業巨頭在搶奪的影響力。

股權規劃 Part 1:創業第一天就該做的股權計畫

一個創業想法(idea)想要能夠發芽成長,初期「資金」絕對是必要的種子,先不討論創投法人額外投資的部分。幾位創辦人在創業之初,必須要拿得出基本程度的創業資金,才能起步創建產品。不過,實際上許多創業者對於股權規劃常常會存有許多浪漫的誤會,在本文將為創業家說明如何在創業第一天就做好股權規劃。

那些由出場策略推敲出的新創企業商業模式

新創企業無論長遠的目標是IPO上市或被M&A,當前最重要的是找出自己有何能耐解決當前市場痛點,創造出價值,才是核心目標,也才能吸引投資人目光。這篇我整理國內近期透過IPO或收購模式出場的新創標竿,探究這些新創究竟使採取何種商業模式或累積哪些可以創造價值的資產,提供給新創界朋友參考。

訂閱電子報

增加科技、創業、投資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