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創募資程序與公司架構解析懶人包
當有投資人想投資你的公司時,就算雙方金額與條件都談好了,要到能收到股款時,都至少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投資人為何需要這樣長的時間來研究呢?另外,新創公司該選擇哪一國作為控股架構?國內?還是境外?究竟差異為何?什麼才是最好的股權規劃設計?
當有投資人想投資你的公司時,就算雙方金額與條件都談好了,要到能收到股款時,都至少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投資人為何需要這樣長的時間來研究呢?另外,新創公司該選擇哪一國作為控股架構?國內?還是境外?究竟差異為何?什麼才是最好的股權規劃設計?
2020年12月,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宣布,台股…
新創公司的成功關鍵在於能快速成長,而成長取決在優秀的產品,也就必然需要許多優秀員工的參與,這些優秀員工當然值得較佳的報酬。
不過,新創公司最缺少的就是現金。如何解決「新創成長」的人才需求與「滿足報酬」的現金需求呢?我來分享給大家,就不同構面來比較「員工新股認購權憑證」或「員工期權計畫(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簡稱ESOP)兩種留才的做法,相當值得新創公司參考,以爭取能真正一起走得長遠的創業好夥伴!
作者:黃沛聲律師、李蒂娜律師 2020年10月…
創業的核心是錢、人脈還是資源?《Undercover Billionaire》主角用100美元在90天內創業成功的故事,點出創業真正的重點。
我們常常以為,和創業夥伴之間有互信就好了,大家朋友一場現在又一起創業,還要簽創辦人協議,夥伴會不會覺得我不夠信任他?會不會影響團隊間彼此的互信?
關於人性弱點,曾創業過的人都有經驗,無論是遭遇困難時的怯弱、不願破釜沈舟的躊躇、誘惑放棄的聲音,或是偶然做出成績時對創業夥伴的嫉妒、想要落袋偏安出售股份的私心......都是創業者常常不由自主出現的心魔。
但是失敗的經驗往往來自於幾個特定的人性弱點,透過「制度」皆可以預先防範。規劃得當,自然也會大幅減少創業失敗的機率!
《Tucker》是一部「創業學」的經典示範電…
電影表面上邏輯雖然只是簡單演出:創業是個商業競賽,這種賽制裡有「最先進科技者未必得到最後成功,商業策略之運用比技術更加重要」的結論。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它很明確的呈現出兩種我們每天都看得到的典型創業者性格、與他們分別的發展契機,很值得創業者參考檢討。成敗從性格就大致看得出來....
術業有專攻,「合資契約」要寫得好真的不容易,除了對各類業務本身未來會發生的問題要有詳細的理解之外,更要知道投資人、營運者的心聲,並且安排適當的登記制度才有可能寫得妥適。我的經驗上,主因在於「合夥」這個字眼在一般人心中其實是個通用詞,跟別人形容時可能會敘述是跟朋友合夥開公司、合夥開餐廳或合夥開診所,主要只是想表達「合資」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