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台灣的新創企業想要上市非常困難,囿於台灣傳統上市規定主要在防範投資人虧損,因此要上市的公司除了必須滿足規模條件外,更被要求有穩定獲利能力、無累積虧損等財務要求,這對於在營運早期需要投入大量資本研發或行銷擴張的新創企業來說,是幾乎難以達成的條件。

證交所在2021年推出「創新板」、櫃買中心操刀「戰略新板」,二者都算是「上市」制度,主要希望幫助規模還不到傳統上市櫃的企業,能憑藉創新科技,早些得到資本市場的幫助以搶占商機。

簡單來說,創新板,是以大數據、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產業為核心。而戰略新板主要是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括資訊數位、資安產業、生醫科技、國防戰略、綠電能源及戰備產業為主。二者均未針對公司設立年限、獲利能力與股權分散等進行限制,僅以公司估值與營運現金作為成長潛力及穩定營運的指標。如此一來,就很有利於台灣新創團隊的發展。

我認為,效仿歐美日等國打造出創新板與戰略新板,創造出不同層次的板塊,對於創業將是個更為健康的資本環境,畢竟增加一個規劃方向正確的工具,對台灣資本市場的環境必然加分。經過這一年多的宣傳,近來也有泓德能源、雲豹能源、走著瞧Gogolook 等優秀新創採用上市,我非常期待看見這些企業的未來發展。

然而,新創團隊必須理解,就算上市,講白了只是讓公司多了幾個功能,其一、能公開進行募資,其二、能公開媒合買賣股份。然而對創辦人個人來說,幾乎不能出賣股票,因此,在企業經營的路上,上市櫃其實只是中點而非終點,仍舊需要堅守崗位繼續奮鬥。

這時,你的新創公司是否適合這個工具,必須審慎評估創新板及戰略新板的優缺點。

邁向創新板、戰略新板後的優點非常明顯,首先、最直接的是與金融機構借款時會較容易、條件也較佳。同時公司將因上市後更有知名度,這會讓徵才較為容易,畢竟面對類似的職缺,優秀員工自然較願意去上市櫃公司任職。

最後,我認為最重要的優勢在於,上市公司股份有受公開認同的「牌價」,公司就能在市場上物色其他潛力團隊,以其股份作為對價進行併購,強化並擴大市占率。這對於加速運營效率跟排除競爭,具有極大的利益。

而伴隨的缺點則在於:首先,一般大眾投資人未必具備評斷新創企業潛力,習慣以EPS與本益比評估股價。這時,尚處於虧損的新創公司上市,初期會因為原有股東因投資多年,上市後終於能夠出售股份,賣壓與現有之交易量不豐導致股價不理想,進而影響股東對公司前景的信心,甚至對營運團隊頻繁提出抱怨。

解決這些困擾所花費的精力時間,可能影響經營團隊對於產品研發、行銷應有之專注。此外,低股價通常也必然影響私募時投資人的投資價格,最嚴重時非常可能成為私募的障礙,導致資金斷鏈。

綜上,創業沒有輕鬆的路線,只要評估是對運營有幫助的制度,都是最棒的資源,創業者應該有評估採用最佳工具的智慧才能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