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取經 學習美東經驗

近年我每年都會在美國停留一個月的時間,穿梭於東、西岸,協同 Taiwan Global Angels 成員參訪新創企業和加速器,透過親自前往不同國家地區的實地考察,來驗證和深化過去所瞭解的創新創業資訊。

(延伸閱讀: 凝聚矽谷台灣資源,迎戰全球市場:台灣前進美國的最佳時機!新創請把握「這兩個」市場

在全球創新蓬勃發展的時代,台灣作為一個重視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國家,必須選擇學習的對象,以建立最適合的新創生態系統。在這方面,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優勢,其中紐約為美國東岸新創基地,傳統產業加上新科技的嶄新創業生態系十分值得台灣借鏡,未必需要將目光全部放在美西矽谷。

創業取經-美東紐約

紐約市是全球商業和經貿的樞紐,也是全美銀行、零售、貿易、運輸、地產、媒體、法律服務、金融、保險、時尚和藝術產業的中心。這些老錢產業的創新方式與矽谷較專長的破壞式科技創新很不同,較重視原有產業透過科技進行的優化式創新,這與台灣新創因應傳統製造業、代工商業模式的基礎,以研發提供製造業使用的智慧工廠、智慧製造等B2B系統為主十分相似。而紐約的多元產業結構,如金融、媒體、時尚、藝術等,則為不同類型的B2B新創提供了廣大的沃土。

例如台灣學研創業最熟悉的生技業,紐約結合近郊的波士頓更佔據世界最大份額。紐約生技業發展完善,世界知名藥廠如Pfizer、Novartis、Medeva Pharmaceutical,生技研發公司如 Regeneron 均設廠於此。2020 年 COVID-19 疫情促成美國四百多萬家新創企業應運而生,紐約自 2011 年推動產學合作帶動新創發展,已成為美東新創重鎮。

又金融業創新也是台灣值得借鏡的重要面向,例如利用機器人理財創新的Betterment、指數型基金商業模式創新的Vanguard,都是利用新科技或是新商業模式在不破壞原有產業的情形下,從他人手中搶走午餐的創新創業。紐約作為全球金融中心,擁有龐大的金融資源和投資機會,從投資早期新創的資金,如 New York Angels、BoxGroup,全球性的創業加速器,如 Techstars NYC、ERA(Entrepreneurs Roundtable Accelerator ),與各產業的老牌創投公司,他們的投資喜好的方向與矽谷創投正好相反,重視傳統產業的創新科技。對於瞄準類似商業模式的台灣新創公司而言,這也有助於在美國籌措資金的同時,有機會與全球頂尖金融業建立聯繫。

市場規模亦是新創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紐約市擁有龐大的人口和市場規模,人口密集程度相似台灣都會區。若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加總約有六百多萬人口比擬,紐約州有一千九百多萬人口,其中紐約市約有八百多萬人口,便可體會紐約這個大都市的量體。種族多元、均富加上人口數多,代表著消費需求多樣,任何利基市場均可能成為一門大生意,這為新創企業提供了許多切入市場的機會。

同時,紐約市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這個城市的文化多樣性、優秀學府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新創最重要也最需要的資源之一,就是好的人才,而新創在這裡,絕對不怕找不到合適人才成為推動公司成長和創新的引擎。

紐約市政府和州政府積極支援新創公司,提供稅收優惠、創業孵化器、資金補助等支援措施,這對初創企業的成長至關重要。例如,稅務優惠有針對新工作稅賦抵減、投資稅賦抵減、研究發展稅賦抵減和不動產稅賦抵減。又如,紐約新創企業計畫(START-UP NY)扶持新創,針對醫療等11類產業,提供與紐約州符合條件的大專學院合作10年免稅的機會。甚至紐約州政府也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基金( The Innovation Venture Capital Fund),規模達1億美元,投資落腳紐約的新創及種子公司。

啟發自己未來的思考

在全球創新和新創企業蓬勃發展的時代,台灣作為以Deep tech、製造業起家、小市場經濟體的國家,應該不斷動態調整,借鏡與自身條件規格較相近的對象,以建立更為有效的新創生態系統。紐約及美東之所以適合台灣學習,正因其傳統產業(金融業、生技業、傳統科技業)根基穩固,重視科技優化創新而非破壞式創新,其獨特而多元的經濟及創新氛圍非常類似台灣的放大版。

這座城市融合了全球文化、金融、藝術和科技,提供了一個豐富且多元的學習環境。從金融中心到藝術激發,再到不斷發展的創新科技,紐約呈現出一種融合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激勵台灣的創業家和創新者,進一步突破傳統,開創未來。不論是台灣的創業家、投資者還是政府,都適合多關注紐約及美國東岸的創業環境,尋求靈感和啟發,共同推動台灣與美國透過創新進而連結的更大發展。

訂閱電子報

接收最新創業/法律/募資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