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音樂創業者感嘆,不知道為什麼現代音樂家再也寫不出打敗當年張學友「吻別」的白金神曲?唱片公司也不再力捧新人了?
其實張學友的唱片紀錄永遠難以超越的原因,與現代音樂家能力無關,原因在於當代「科技」與所造成的「通路」之間的關係。

#科技翻轉通路生態

在30年前,由於聽音樂的科技大致限於廣播、電視、CD,經營通路的成本太高,所以只有少數媒體通路,因此只要唱片公司砸錢掌控主要通路,讓大街小巷都聽得到主打歌,歌手成名機會就高,CD銷量營收就有保證。投資的風險較有保障,自然敢投資支持新人。

 

反觀近10年來,因為科技進步,網路及手機讓能聽音樂的通路多且分散,讓經營通路的成本大幅降低,人人都能在YouTube上經營個人電視台,而聽眾除了可以在Spotify上聽商業音樂,也能選擇Apple Music、KK music等各種平台。甚至可以在Bilibili上聽蒙面深V美女彈古箏,在YouTube 上聽大叔煮菜的ASMR,選擇無限多!這些因為各式創新科技而形塑的新通路,讓唱片公司再也難以透過控制通路來掌控消費者的喜好,既然導致回收獲利的成功機會無法確認,決策也就漸漸二極化,選擇不投資,或真正大製作大投資超級藝人,最終造成紅者越紅,新人幾乎沒有出頭的機會!

#注意力商人爭奪戰

以上只是音樂產業的一個視角,其實,理論上所有的內容產業,競爭的都是消費者有限的「空閒時間」。科技發展讓劇團、舞台劇、歌仔戲班經營者,與電影公司、手機遊戲成了同一個平台上的競爭者。因此,若你是內容創造者,必須及早認清現代科技的競爭環境,「網路長尾效應」一方面代表再小眾的東西也終有人看,相反的也就代表了消費者能更不受媒體通路綁架,自由選擇自己真正的興趣、音樂等等。結論就是,不用期待傳統的唱片公司投資培養新人那套邏輯,以往唱片公司能做的,現在都已能輕易利用筆電完成,創業者要做的,應該是熟悉科技、利用科技,以最小成本來一搏機會!這也是許多抖音神曲能紅極一時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科技的腳步不會停滯,未來必然會有更多如同網路、手機之類的創新科技推出,人類永遠都會需要音樂,但取得的通路會因應科技創新而變化,因此獲利方式也會隨之改變,最終成功的將會是除了音樂之外,也懂得掌握創新科技的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