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悲傷的家族企業傳承故事,在台灣的上市公司中,「泰山」曾是一個成功的名字,歷史可追溯至1940年代的食品老牌,由詹氏家族經營數十年,從沙拉油起家,後來以仙草蜜做到台灣家喻戶曉,不但擁有穩定的實體通路資產,更一度是全家便利商店的關鍵法人股東。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看似穩健的傳統企業,卻在近年由於家族傳承工程安排之失靈,家族企業淪為內鬥的戰場。從股權處分爭議、經營權爭奪,再到末梢衍生的街口金融科技這場「海角36億」的股權交易災難,不僅讓公司自身陷入混亂,也影響台灣金融市場對上市公司治理的信任。
表一:泰山企業經營權爭奪與街口金融科技案事件時間軸
日期 | 事件 | 詳細說明 |
2017年起 | 保力達集團開始收購泰山股票 | 市場派逐漸崛起,家族掌門人詹景超開始面對壓力。 |
2021年6月 | 龍邦加碼買進泰山股票 | 加碼買進泰山股票,一舉將持股拉高至3成以上,形成泰山公司派(詹氏家族)與市場派(龍邦)之爭的局面。 |
2021年 | 泰山公司派與龍邦談和 | 外部董事進入泰山共治,由詹景超上任董事長。 |
2022年12月2日 | 泰山董事會決議處分全家股權 | 決議出售泰山企業持有約19%全家便利商店股份 |
2022年12月5日 | 泰山出售全家股權 | 透過巨額逐筆交易出售約19%全家股權(約4萬3300張),交易總金額約80.97億元,獲利約55億元,由國泰金控大股東萬寶開發承接 |
2023年5月5日 | 泰山董事會決議投資街口金融科技 | 董事長詹景超召開董事會,決議以36億元投資街口金融科技,取得約40.39%股權 |
2023年5月8日 | 投資款項匯出 | |
2023年5月31日 | 龍邦集團取得泰山控制權 | 成功改組董事會,經營權正式易手 |
2023年8月30日 | 泰山新經營團隊對街口金融科技提起返還股款訴訟 | 龍邦集團為首之經營團隊認為36億元投資決議程序違法,導致交易合約無效,提起訴訟要求返還投資款 |
2025年5月 | 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 | 判決泰山勝訴,認定股權交易因董事會決議程序無效,街口金融科技須返還約35.958億元本金及利息 |
2025年7月 | 泰山企業聲請假執行查封 | 依聲請執行查封街口金融科技資產 |
泰山企業創立於1950年,由詹玉柱與三位兄弟共同在彰化成立「益裕製油廠」,從雜糧與豆餅批發起家,後轉型為泰山油脂,進軍食用油、八寶粥與仙草蜜市場。泰山甚至為了解決仙草沉底問題,開發出專利「仙草懸浮技術」,體現其對本業的創新投入。1960年,創辦人長子詹仁道接班,1989年帶領公司上市,並於2007年將董事長之位交給其子詹岳霖,至此,泰山企業由長房一脈主導。
然而,企業傳承未建立明確規則,問題逐漸浮現。2016年,因中國事業虧損與高階報酬制度引發家族不滿,堂兄弟詹晉嘉、詹景超等人聯手要求詹岳霖下台。結果由二房的詹逸宏出任董事長,詹景超任總經理,泰山進入「內部共治」新階段。該轉變非出於制度設計,而是家族共識崩解的結果,為後續紛爭埋下伏筆。
2017年,泰山家族內訌尚未平息,市場派保力達集團趁勢進場持股逾一成,準備爭奪董事會席次。公司派為鞏固權力,於2018年大規模增資至80億元,並引入龍邦集團作為盟友。雖然成功擋下保力達,但龍邦持股卻逐年上升,最終成為另一勢力威脅。
泰山2023董事改選,公司派以董事長詹景超為首,決議出售全家持股收回80億元現金,並投資36億元取得街口金融科技逾四成股權。此舉表面是金融布局,實際為削弱泰山的吸引力,透過將全家股權轉為難以掌握的未上市資產,以阻絕市場派即刻奪權。
然而,這種「資產防禦型投資」策略程序上有瑕疵。該交易遭法院判決未經完整董事會程序與股東會監督,最終判決無效,命街口返還36億元。這場防禦戰非但未保住經營權,更重創泰山在資本市場的聲譽與投資人信任。
泰山的教訓是顯而易見的。家族企業若無事先建立股權傳承與治理制度,即使歷史悠久、業績穩定,仍可能在世代交替或外部進攻時迅速瓦解。詹家四兄弟當初若能透過家族信託、董事會制度或持股合約設計,將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今日恐不至於演變為對簿公堂的局面。
台灣成功的家族企業如統一、遠東、永豐餘等,皆早在交班前規劃接班人制度與治理機制,將「情感」制度化,「經營」制度化。反觀泰山,家族無共識,才讓外部趁虛而入,最終讓整個家族、企業與產業聲譽付出代價。
(延伸閱讀:【家族傳承規劃】家族傳承規畫三部曲 )
關於家族財富企業傳承的規劃,有相關問題或想法要找專家討論,趕緊來找我:LINE官方帳號
(本文授權刊登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