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色情產業創新的思考- 從SWAG 被抄台事件談起
創業募資, 專欄文章「我的 SWAG 30 萬鑽石會不會直接消失!」近期引起大量輿論關注,號稱亞洲最大成人平台 SWAG,於 4 月 2 日遭警方大動作帶回 35 人偵訊,並將其中 5 人依妨害風化送辦。
如果你沒聽過…

淺析台灣創新板及戰略新板對新創經濟之助益
創投觀點, 創業募資, 專欄文章資本市場,是許多企業擘劃藍圖時的重要里程碑,但從財務角度來看,上市櫃市場最重要的目的是扮演著提供企業「籌措資本工具」的角色。為了調和新創企業籌資需求與資本市場之穩定,金管會在去年12月宣佈台灣證交所的「創新板」及櫃買中心的「戰略新板」在2021年第三季開板),希望能為不同規模與特性的產業找到合適的籌資管道,以利我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
台灣創新板及戰略新板對新創經濟的助益是什麼,我來剖析。

新創公司之IP歸屬與專利保護策略
創業募資創業是長期的事業,適當且適合的法律保護設施,能防止企業辛苦經營創造的成果被不當利用。但制度永遠只是工具,創業還是要以獲利為中心,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工具來輔助。新創公司如何做IP歸屬與專利保護?

新創募資程序與公司架構解析懶人包
創業募資, 專欄文章, 股權規劃當有投資人想投資你的公司時,就算雙方金額與條件都談好了,要到能收到股款時,都至少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投資人為何需要這樣長的時間來研究呢?另外,新創公司該選擇哪一國作為控股架構?國內?還是境外?究竟差異為何?什麼才是最好的股權規劃設計?

金管會打算開創新板與戰略新板,能真正滿足我們新經濟產業的籌資市場嗎?
創投觀點, 創業募資, 專欄文章2020年12月,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宣布,台股將新增「台灣創新板」及「戰略新板」,預計 2021 年第三季開板,並喊出拚開板一年內各 10 家目標,以利與鄰近資本市場競爭。
有句諺語是:「It…

員工選擇權ESOP解析懶人包
創業募資, 專欄文章, 經營管理, 股權規劃新創公司的成功關鍵在於能快速成長,而成長取決在優秀的產品,也就必然需要許多優秀員工的參與,這些優秀員工當然值得較佳的報酬。
不過,新創公司最缺少的就是現金。如何解決「新創成長」的人才需求與「滿足報酬」的現金需求呢?我來分享給大家,就不同構面來比較「員工新股認購權憑證」或「員工期權計畫(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簡稱ESOP)兩種留才的做法,相當值得新創公司參考,以爭取能真正一起走得長遠的創業好夥伴!

【新創法務地圖】創辦人協議 新創必備
創業募資我們常常以為,和創業夥伴之間有互信就好了,大家朋友一場現在又一起創業,還要簽創辦人協議,夥伴會不會覺得我不夠信任他?會不會影響團隊間彼此的互信?
其實,不管名稱是創辦人協議、合夥契約、股東協議,都不是為了防範創辦團隊的夥伴,而是確保大家對創業重要事項的共識,並且留存記錄。人都有忘性,或是甚至一開始其實大家就沒有共識,只是單純熱血,因此創辦人協議就提供給創辦團隊一個檢查清單,大家討論好共識之後,白紙黑字寫下來,表示我們對創業這件事情的重視,「確認起點」,就是這麼單純而已。
首先第一件要確定的是,共同創辦人務必要全職投入,而且要承諾一定年限內全職投入。因為新創團隊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大家都一起全職投入才能確保所有人付出的時間和心力是衡平的,大家一起均等付出,之後再一起享受因為共同投入而成長的公司營運成績與估值的果實。
如果有人不是全職投入,理論上就不該讓他和其他夥伴一樣,享受因為全職投入而能低價認購股份的機會。一般在公司成長後,後續募資時,創投或是專業的機構投資人,都必然以「全職投入」的創辦人持股作為判斷經營團隊持股比例的指標。如果全職創辦團隊的持股比例太低,除了創投可能要求創辦團隊自己花錢買回股份外,也將某種程度影響投資意願。
那麼通常會希望創辦團隊全職多久呢?一般建議大約一到三年左右,以新創事業來說都是合理的範圍。因為年限太短可能會造成產品開發到一半,重要的創始人離開造成團隊動盪,延誤進度;年限太長的話其實沒意義,一來兩三年內這個題目有沒有前景應該也會明朗,後續超過三年若有前景,彼此也會更有凝聚力,另外再續約延長就不是問題。因此常見以約定三年為適當。
除了大家要有共識「共同全職努力至少一到三年」外,另外還要注意,在創辦人合約中所有的條款都要有效果。因此我建議要配合「期限內禁止轉讓股份條款」、「中途離職違約條款」以及「中途離職股份買回條款」。相互承諾共同創辦人不能提前賣股,如果中途離職的話,股份要被其他現有股東低價買回,甚至可以設定懲罰性違約金等等。
因此從出資比例、全職任期、競業條款、智慧財產權條款等等都可以確知,一個體質良好的公司需要依據完善的創業法律地圖,詳加規劃,讓專門的企業律師確保大家的共識在時間經過後被妥善履行,才能不落入人性的陷阱,確保成功的機會。
本文授權…

LegalTech 法律科技新創台灣發展現狀與期許
創業募資, 法律, 科技趨勢
新創少見創造新市場,多半是搶占原有市場。
法律科技是世界上新創的一個領域,所謂的新創,多數是針對各種既有的領域服務,透過新的科技來爭取市場。能成功創造新市場的非常稀少,大部分的新創都是搶占原有服務提供者的市場。
果子都是摘自較低的樹上
過去新創產業在相對簡單的領域(如一般電商),已經基本搶占完畢。現在的新創開始運用更深的科技,在那些法規上更保守、更受保護的行業中競爭,例如…

台灣需要能協助新經濟產業籌資的資本市場
創投觀點, 創業募資, 專欄文章台灣資本市場過往以營利為第一標竿,缺乏一個提供具有潛力、但尚未營利的企業募資的管道,這次金管會計劃推動的創新板,很可能將彌補這一空缺。
今年5月金管會新主委上台後有幾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
…

COVID-19 疫情時代新創的「生存之道」
創業募資, 商業模式, 專欄文章「爛公司會被危機催毀,好公司能渡過危機,但卓越的公司因危機而進化。」(Bad companies are destroyed by crisis, Good companies survive them, Great companies are improved by them.)– 安迪‧葛洛夫 (英特爾共同創辦人)
因為疫情的影響,人們減少了外出,但根據市調公司的調查顯示,市場實際消費需求並沒有減少,只是轉移了型態。可說疫情強制加速了消費行為的轉型。
舉例來說,我見到品牌業者順勢運用「期間免費」的策略打開潛在客戶市場,就是一個很棒的嘗試。將原本要收費的實體演出,轉換成期間限定的免費網路直播、開放網站功能限期免費使用等等,例如東京迪士尼與海洋樂園選擇3天網路開放不同表演、亞馬遜全球聽書免費開放、Google…